寻彗漫谈

 (一)时间篇 

    作为寻彗爱好者,随时都会思考寻彗方面的问题,只要寻彗观测没有停止,思考也不会终结。没有哪个寻彗者不想发现彗星,并且总是希望能更高效地进行观测。
    在寻彗的初期,我们的想法可能是很天真甚至是很幼稚的。当我们没有非常好的仪器用来观测或者连一次象样的观测都没有进行过时,总以为只要有了好的设备再投入一些时间观测就会有收获,甚至意外成功!既使是估计到一些困难仍然是很不够的(例如象某些文章上乐观地说100小时左右就能发现一颗彗星),我认识过很多同好,有相当一部分是抱此想法的。实话实说,我在85年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观测量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会对别人的所谓经验之谈以及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事情并不象想象的那样!在这个初期,大部分寻彗者可能会逐渐放弃努力。
    85年9月,本人正式开始寻彗观测以后,只用了25小时就于10月17日发现了一颗彗星(1985l),就独立发现这一点讲,也许我比多数寻彗者要幸运。但两年后的87年10月17日,我再独立发现第二个目标:明亮的1987S时却用去了250小时左右,是第一次用时的10倍!总用时已300小时左右,尤其1987年是罕见的业余彗星发现年,业余发现的彗星这一年就至少达到7颗。这时,对寻彗的看法就与以前有了很多不同,但只以为问题主要是仪器,而忽略了自身能力上的更大提高,这是不全面的。所以在89年6月制作成功150寻彗星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投入了300多小时,尽管又独立发现多达6颗彗星,但没有一次比别人早,就是90年7月16日这次也比第二位发现者晚5小时多。总累计时间700多小时,看起来找到过10颗彗星,而实际上并没成功发现一次。
    99年10月8日凌晨,寻彗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有一颗8等左右恒星的周围好象有很淡的毛边,一般观测时是很难注意到这么不明显现象的,难道是一颗彗星?又不太象,核也太亮了吧。近一个小时后才看出是一颗10.5等左右的彗星掩一颗8等恒星!这可是自91年以后自认为希望最大的一次发现。不管从月相条件还是彗星亮度来说都是很有利的。但上网查询后才知道它是已被LINEAR发现的1999J3,因意外增亮2个星等以上被我偶然找到。如果这回也算一次独立发现的话,独立发现总共该有十八、九次了(呵,自己都搞不清了)。 至目前早过了1500小时,总计为1558小时了。仍然没有真正发现一颗。一些说法都不对了,连自己90年时估计的500到1000小时也差远了。不过本人的实践只是一个个例,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做个参考。
    发现一颗彗星究竟要多长时间?这实在不是能很好估计的,美国著名的猎彗好手麦克霍尔兹在发现他的第一颗彗星1978l时用去了1700多小时。前些年,多位日本爱好者首次发现时也都用去了1000小时或2000小时以上,如:西川登(2236小时,1987c)、中村裕二(1742小时,1990b)、木内鹤彦(1472小时,1990b)仅个别人只用几十个小时就幸运地发现了彗星。现在的寻彗观测已不能与八十年代以前比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目视发现越来越难了。LINEAR等自动系统对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的强大搜索能力更使目视的机会减了很多,当然这并不是说目视没有机会了。应该看到LINEAR之类的搜索系统并不是完善的,漏洞不小,估计仍有一半的亮彗星,它抓不住!2000W1的漏网就很能说明问题,这颗彗星在前期暗于9等时是位于北半球的,LINEAR能够发现的时间没有半年也有数月之久,如果它前期是在南半球,LINEAR就更难发现它了。另外,前两年在南半球发现的两颗彗星,前期暗弱阶段也是在北半球。这至少说明在没有比LINEAR更强大的搜索系统出现以前,业余目视发现仍然有不少机会的。但想要抓住这样一次机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按本人目前的看法,平均没有1500小时怕是不行。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按本人的观测量就是十五年!谁也不敢说十五年后目视观测还是否现实!五年后的情况都看不清!但至少五年内对此还应持乐观态度。就寻彗者个人来讲,机会的确不多。但中国多位寻彗者共同努力来说,发现我们爱好者自己的彗星,还很有希望。(以后篇章,待续)

附注:本文是版主多年寻彗实践的个人经验总结,只代表个人意见。一些观点、看法都值得探讨,绝对不是所谓结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