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庆

    张大庆,1969年10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83年读初中时对天文产生了浓厚兴趣,1985年开始更多地学习到《天文爱好者》等天文书刊杂志,还用自制的小望远镜观测到哈雷彗星,并对发现彗星这项有挑战的观测活动产生了强烈愿望。由于没有条件购置观测设备,他从1987年开始尝试磨制反射镜,小的球面镜到30厘米左右较大的抛物面反射镜,前后磨制成功100余块主镜片,质量越来越高,国内可能有几十位爱好者使用了他磨制的镜片,评价很高。在他投入很多精力磨制反射镜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进着反射镜的支架结构,使它更适合寻找彗星的观测。1989年起用20厘米的反射镜观测熟悉深空天体并零星进行了一些寻彗观测,经过软硬件多方面充分准备,于1991年夏天开始系统寻彗观测,水平提高也很快,并于1992年10月16日国内第一个独立发现了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1992t),虽然比日本爱好者晚20天左右,却是我国爱好者的一次重要独立发现,当时国内有的寻彗者认为是日本寻彗者太强大,日本寻彗者实力强不假,但就这颗彗星的发现并不是这样,关键是他们有指导预报的帮助(这是颗周期长达130多年的彗星,最后观测是1862年,马斯顿教授曾预报它于1982年回归,但没有被观测到,当时很多专家都认为这颗彗星已经分解了。在充分考虑大行星的引力摄动及非引力效应后,马斯顿教授重新预报它于1992年回归,日本的彗星轨道专家们也进一步加入一些修正因子,并提供指导预报给日本国内的寻彗者,9月27日凌晨,木内鹤彦在距离预报位置5度左右的东北方低空发现了11.5等的目标!虽然亮度比预报暗了3等以上,位置却相当接近)。1994年9月6日凌晨,张大庆在国内第二个独立发现了新彗星1994o(麦克霍尔兹彗星),1995年9月25日(UT)独立发现了德维科彗星,又是国内第二个发现者,显示了较强的寻彗能力。

    张大庆所在的开封市夜晚天空条件不好,城市灯光太亮无法进行寻彗,至少要出市区十几公里外才能找到较合适的观测地点。他也曾在市区东郊的乡下租过一个点,还出资修了一个简易房子放置设备,重点加强彗星发现机会占三分之二的凌晨天空的观测。但坚守了5年没有什么收获。最后因一些客观原因,这个点也失去了,但张大庆没有放弃努力,继续骑着摩托车进行着流动观测。黄河大堤是他最常去的地方。2002年2月1日晚,当他又一次来到大堤,开始观测数分钟后,就在西南低空发现了一个亮度9等的目标,这是一颗新彗星!这回张大庆是世界第二发现者,比第一发现者--日本著名的寻彗老将池谷薰晚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张大庆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抓住了机遇,实现了中国天文爱好者几代人的梦想!

以上内容根据新闻报导及张大庆个人提供的一些材料编写,欢迎浏览他本人写的,发表于《天文爱好者》杂志2002年第三期的文章原稿《C/2002C1 池谷-张彗星的发现》(文章及以下照片均为张大庆本人提供,未经同意,请不要随意复制)

 

图1是张大庆正在驾驶摩托车携带自制20CM反射镜前往开封市北郊柳园口黄河大堤的观测点。

图2是张大庆正在彗星发现地柳园口黄河大堤39号坝上接受记者采访。

图3是张大庆正在柳园口黄河大堤39号坝的观测点进行寻彗观测。

相关新闻报导专题(链接)

 我国天文爱好者首次发现彗星

开封张大庆发现新彗星 这是我国天文爱好者首次独立观测发现彗星与日本一爱好者共享新彗星命名

河南人“摘”下一颗星 普通工人张大庆成为我国首位独立发现彗星并获命名的天文爱好者

太空升起“池谷-张”彗星

开封嘉奖“摘星人”

张大庆做客天文馆 天象厅演示“池谷-张”

“池谷-张”的自述

367年等一回 张大庆昨晚拜望他的彗星